“地球生態超載日”由國際民間組織全球足跡網和英國智庫“新經濟基金會”提出,是人類在一年之內生態資源開始入不敷出的時間指標。與2012年的8月22日相比,今年的“生態超載日”提前了兩天到來。據已有數據計算,自2001年起,每年的“地球生態超載日”都會提前兩三天到來。
人類建造城市、獲取食物、開展生產,都會消耗自然資源,那么地球自然資源一年的“產量”,究竟夠地球人用多久?自2003年成立起,“全球足跡網絡”就開始使用聯合國能源、糧食、商貿等機構發布的統計數據,為全球230個國家和地區補算“生態賬”,每年更新的數據點超過6000個。
就像銀行對賬單可以追蹤收入與支出一樣,他們一方面用從農田、森林、牧場、漁業等生產出的初級產品的產量,來計算人類對自然的需求;另一方面用生物承載力來衡量地球的產出——有“生產力”的土地和海域,可以提供多少人類所需資源、吸納廢棄物。
于是,這筆“生態賬”就變得一目了然: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消費量加上進口產品、減去出口產品,就等于它所消耗的自然資源量——如果這個數值比所在區域的生物承載量小,那么當地生態就有盈余,人們在此能夠可持續發展;反之則代表生態超載,當地自然環境就會不斷惡化。
昨天是2013年“地球生態超載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向全球發出警告:盡管2013年才過了7個多月,但人類已經用完了今年地球可再生的自然資源總量。也就是說,在剩下的4個多月里,地球進入了生態超載階段,在生態赤字的狀態下,我們將透支自然產品和生態服務。
今年,人類不到8個月就用完了地球一整年的資源預算。而在1961年,人類一年只消耗大約2/3的地球年度可再生資源,大多數國家還有生態盈余。約從1970年起,人類對自然的索取開始超越地球生態的臨界點,到2012年已經需要1.5個地球才能滿足人類的欲求,預計到2050年至少需要兩個地球。
中國的生態收支同樣不容樂觀。據WWF發布的2012年《地球生命力報告》,盡管中國的人均自然資源消耗量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目前已需要2.5個中國的自然資源才能滿足需求——這意味著中國的“生態超載日”早在四五月間就已經到來。
生態超載的一個主要影響是氣候變化。由于化石燃料的過度使用,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已經超過了地球生態系統的吸收能力。生態超載也會導致森林萎縮、漁業資源衰退、土地退化、淡水資源減少、生物多樣性日益喪失。地球還有可能恢復到“收支平衡”嗎?WWF認為,推廣可再生的清潔能源是當務之急,因為人類對生態的影響一半以上來自碳排放,尤其是化石燃料的燃燒。WWF中國首席項目總監李琳博士指出,中國人需盡快改變消費模式,減少浪費、選擇符合生態環境可持續標準的產品。(中國碳匯林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