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際中國環境基金評選出2014年全球十大環境新聞,不管如何,我們都應該關注。
中華鱘可能消亡,葛洲壩難辭其咎
繼2013年之后,2014年的聯合監測活動再次沒能發現野生中華鱘自然產卵的任何證據。過去幾十年以來,大型水工建筑物、航運、污染、噪聲、過度捕撈、越來越廣泛的駁岸水泥固化和河灘濕地逐步消失等,嚴重影響了中華鱘生存繁育條件。
中國工程院2013年的綜合評估報告顯示,長江上游干流江段的特有魚類資源發生了較大變化,1981年葛洲壩截流前,每年洄游到長江上游產卵的中華鱘超過3500尾,1985年下降至2000尾,2005年已不足500尾。2013年首次未監測到中華鱘自然繁殖。目前的“長江的中華鱘種群數量規模并沒有因為壩前替代產卵場和人工繁育放流方案而增加”葛洲壩的中華鱘研究所副所長對媒體表示。(來源:南周綠色)
我國東部霧霾增加或與北極海冰減少有關
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全球平均氣溫為14.6℃,創歷史新高,比20世紀的平均水平高出0.69℃。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王會軍針對全球氣候變暖問題做出最新解答:我國東部地區霧霾增加或與北極海冰減少有關。
“從長期看,我國華北、黃淮和長江中下游部分區域,冬季霧霾發生的年際變化,與北極海冰秋季的年際變化,存在一定的反向關系。這是因為,一方面我們排放的污染物在增加,另一方面,海冰減少致使氣象條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它可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來源:國家海洋預報臺)
中國第31次南極考察隊抵達南極普里茲灣
自2月1日起,南極地區正式告別兩個月的短暫夏季,進入冬季。中國第31次南極考察隊乘坐“雪龍”號極地考察船,于當日18時40分(北京時間2月1日20時40分)抵達南極普里茲灣作業區,全面啟動在該地區的南大洋科學考察作業。
本次普里茲灣大洋作業將在東經83°上選取3個作業站點采集海水樣品。此次選擇的斷面橫跨伊麗莎白公主海槽,該海槽位于凱爾蓋朗海臺南側,是南極底層水在海盆間輸運的重要通道。本次考察將在該斷面進行全深度的CTD觀測,以獲得南極底層水性質與變化的第一手資料。
此次普利茲灣及其鄰近水域斷面考察分兩個階段進行,共設斷面11條、預設定點站位121個,其中重點站位60個。進一步了解該區域海洋水文與氣象、海洋生物與生態、海洋化學等環境基本信息,為該海區進行環境氣候綜合評價以及海洋生物等資源潛力評估提供基礎資料。
本次大洋考察的另一重點是計劃回收之前投放的4套潛標觀測系統,并視回收情況投放1套~3套潛標觀測系統。如果能夠成功回收這些潛標,將獲得一年四季的連續觀測數據和樣品,以彌補目前南大洋現場考察僅限于夏季開展的不足。(來源:國家海洋預報臺)
美國石油工人罷工升級油價反彈暴漲
因美國石油鉆井平臺數減少、美國煉油工人大罷工,國際原油價格在過去三個交易日中也出現暴漲,飆漲近15%,創下了去年11月OPEC拒絕減產保價以來的最大反彈幅度。因勞資糾紛導致的美國石油工人罷工似乎仍未得以解決,這場35年來發生在美國的罷工活動還在繼續.
但對于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提出的要求,石油公司在油價大幅下跌紛紛削減成本的背景下顯然難以滿足。與此同時,另兩名OPEC代表也表示,不排除今年一、二季度油價會在需求疲軟和全球煉油廠停工進行設備維護的共同打擊下,跌至30-35美元/桶,而當前短暫的反彈“是受到了冬季和庫存因素的支撐”。(來源: 東方財富網)
美國舊時核設施變自然保護區 牧羊人欲放羊助除草
位于美國科羅拉多州的洛基弗拉茨(Rocky Flats)野生動物保護區曾是美國核武器制造廠所在地。由于擔心放射性污染問題,保護區280多公頃的草場除草工作成了難題。但一名牧羊人表示,她可以把自己的羊趕到當地,為保護區“除草”。報道稱,由于洛基弗拉茨野生動物保護區曾經是核武器工廠的所在地,美國當局擔心通過放火燒草的方式除草,可能會導致當地的放射性钚擴散。
對此,擁有雜草科學學位的牧羊人拉尼•馬姆伯格(Lani Malmberg)表示,她可以把自己的羊群趕到保護區,讓羊群來消滅這些草。由于洛基弗拉茨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土地曾暴露在有毒金屬之下,因此放火燒草并非明智之舉。她還表示,她的羊不會因為吃了保護區的草而受到傷害。但科羅拉多州當地漁業和野生動物管理部門表示,由于保護區缺少圍欄以及管理人員,因此暫不考慮放牧除草。
冰川中碳釋放量的增加將引發新問題
據美國研究者稱,在全球氣候變化影響下,到2050年,由冰川融化釋放到海里的有機碳含量將增加1500萬噸。從五大洲采集的樣品表明,溶解有機碳正再次進入地球生態系統并且可能加劇碳循環的過程。同時,冰川減少以及相應的碳釋放量的增加也將引發新問題。因此,碳循環加劇如何影響海洋生物、漁業以及下游生物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源:南方周報)
生物燃料并非化石燃料的綠色替代品
用燃燒的谷物和木材產生的能量為汽車充電看似是能夠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并且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有效途徑。據世界資源研究所的Andrew Steer稱,盡管某些生物能能夠有所幫助,但是如果以犧牲土地為前提來提供生物能還是不可取的。生產生物能需要大量用于生產食物和儲存碳能的土地,一大片區域僅僅能生產少量的生物能,而且并不能顯著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來源:中國新聞網)
氣候變化導致的水資源危機還未引起足夠全球關注
據聯合國氣候變化委員會負責人稱,人們還未完全意識到許多國家已經面臨由氣候變化引起的水資源危機,而水資源稀缺可能引起國與國之間的沖突。最新的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預測到21世紀末,全球氣溫將上升0.3至4.8攝氏度(0.5至8.6華氏度)。越來越多的環境問題如氣候變化導致的洪水和旱災頻發、河水魚湖水污染、城市化、地下水過度開發以及人口暴增意味著印度等國家會面臨水資源短缺。(來源:路透社)
亞洲國家邁進太陽能開發的前沿
隨著光電板價格的持續下降,太陽能正逐步取代核能成為發電的主要能源。中國現在已經代替歐洲成為了最大的及發展最快的太陽能市場。由歐盟相關報告稱,風能和太陽能的使用將持續增加價格也會隨之下降,并且太陽能已經開始取代風能。2013年,太陽能吸引了53.3%的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即1114億美元。目前最大的兩個市場是非洲和阿爾及利亞,但所有非洲國家都是潛在的市場。(來源:中國新聞網)
基因改造大堡礁珊瑚應對氣候變化
澳大利亞政府海洋研究機構正試圖以改造大堡礁珊瑚種的基因來應對海洋溫度上升的問題。最新模擬結果表明,如果氣候持續變暖,大堡礁珊瑚數量將降至10%。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所已與夏威夷海洋生物研究所合作研究如何改造珊瑚以幫助其盡快適應氣候變化。澳大利亞研究所已經著手研究幫助大堡礁珊瑚應對氣候迅速變暖以及海洋酸化的新方法。
|